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教会学校兴起的背景及对宜宾教育近代化的影响(3)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11: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开了宜宾幼儿学校教育和医学护理教育之先河 在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发达。宜宾传统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全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甚至小

(三)开了宜宾幼儿学校教育和医学护理教育之先河

在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发达。宜宾传统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全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甚至小学教育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家庭中实施的,因为过去的私塾、书馆等大多是家族所办,可谓是扩大了的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求官进爵,光宗耀祖,家长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孩子。教育的内容包括“孝”“悌”的道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常规训练、识字及听解四书五经的文化知识教育等,内容非常丰富,但过于成人化和教条化,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汤姆金(Charles,《宜宾县志》译作唐美彼[女])在宜宾县城内创办“叙州浸礼会福音堂幼稚园”(今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的前身),这是宜宾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也是外国人在四川设置最早的近代幼儿教育机构。幼稚园招收教徒子女,教师初只汤姆金一人,后办了幼稚教育师范班,由她本人亲自培训了九名幼儿教师。采用分班授课,其课程设置以外国幼稚园之规定为准,主要是唱歌、跳舞、讲故事、玩游戏、集体“做礼拜”等,侧重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徐州浸礼会福音堂幼稚园”的创办,开了宜宾近代幼儿学校教育之先河。而国人自己创办幼稚园则是在30年之后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宜宾县府在县城水井街夫子洞开办“宜宾县立幼稚园”(即现青年街幼儿园前身)。在此之后,宜宾幼儿教育事业才逐步缓慢发展起来:民国30年(1941),于柏溪场兴办县立柏溪幼稚园;宜宾县于民国34年(1945)宜宾天主教会在宜宾城打金街开办公信幼稚园;民国35年(1946)宜宾县妇女会在学院街开办中正托儿所[9](P65)。

基督教浸礼会和天主教会分别在宜宾创办了私立明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私立公信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其学生来源均是未婚初中女生,学制三年,开设的课程有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眼耳鼻喉科学、细菌学、药理学、解剖生理学、护士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以及英语、史地、国文、数理化等,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在医院病房做护理工作。教会护士学校不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培养方式上都与现在的护士学校大致相同,可以说开启了宜宾近代医学护理教育,为宜宾乃至四川培养了一定的西医和护理人才。据《基督教四川浸礼会明德医院关于服务人员麻醉药品调查表医疗人员作业人员名册》的记载,叙属明德女医院的院长(唐莹澄)和许多护士、助理员均毕业于明德护士学校④。而1946年开办的公信护士学校,毕业生有十人,除一人到国外和一人到港澳外,其余八人均留在了公信医院(现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14]。1951年,经川南行署文教厅、卫生厅批准,私立明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私立公信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合并,定名为“川南宜宾护士学校”(现四川省宜宾卫生学校),是现在宜宾唯一的护士学校。

总之,教会学校在宜宾的设立,客观上传播了西学,给闭塞、沉闷的宜宾带来了清新之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宜宾教育的近代化。

注释:

①王炬光在其所著的《中国天主教会——宜宾教区史》(宜宾市档案馆藏资料)中,认为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洪流中,就有部分天主教徒循金沙江迁徙到了宜宾。

②《中国教会报》,1897年8月,第3卷第32期,第3—4页。③四川省档案馆藏的“西南区中等教会学校情况调查表”记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时,明德中学(现宜宾市六中)有理、化、生仪器标本200多件,大小风琴7架,图书4000余册。

④宜宾市档案馆资料(全宗号18目录号1案卷号119)

清末民初,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势力进入宜宾。为了传教的需要,教会组织在宜宾创办了两个幼稚园、三所小学、三所中学、两所职业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教会学校,笔者在《基督教会在近代宜宾的教育事业述略》一文中已对这些教会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了大致的介绍[1]。本文拟就近代宜宾教会学校兴起的背景及对宜宾近代教育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一、教会学校在宜宾兴起的背景

西方宗教传入宜宾,其始为天主教。天主教传入四川的时间大约是17世纪的40年代。据法国传教士古洛东所著之《圣教入川记》记载:“大明崇祯之纪,即耶稣降生后一千六百四十间,有耶稣会士利类思司铎前先入川,传扬福音。”[2]而天主教传入宜宾的时间则相对较晚,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据《宜宾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年左右,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白日升(译名)至成都传教,后奉命转川南发展教务,天主教遂传入宜宾。”[3]但是,若按前宜宾教区主教王炬光所著《中国天主教会——宜宾教区史》的记载,则天主教传入宜宾的时间应该追溯到湖广填四川时期。①继天主教之后,基督新教接踵而至。进入宜宾的基督新教传教士来自两个小教派:一是来自英国爱丁堡教会的“内地会”,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左右到宜宾传教。二是来自北美浸礼会。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美浸礼会的魏牧师及侯牧师从水路入川,开辟华西教区。他们从宜昌乘船到达宜宾,在三水街租房,当年吸收了七个中国信徒,组织起一个教会,开北美浸礼会在川传教之始。[4]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xyxb.cn/qikandaodu/2021/0113/497.html



上一篇:涪翁曲水,千古流觞 ——宜宾流杯池文化考论
下一篇:宜宾市公办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态现状及成因分

宜宾学院学报投稿 |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 宜宾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宜宾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