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党中国的笔道(2)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5 09: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近代的中国画大家中,八大、虚谷、潘天寿对画面分割与形的构成是有自觉的。他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法则的发展是有贡献的。而后来学他们的人,却很难


在近代的中国画大家中,八大、虚谷、潘天寿对画面分割与形的构成是有自觉的。他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法则的发展是有贡献的。而后来学他们的人,却很难见到对他们法则的掌握和发展。只学表象的一招一式,不知就里。由此形成中国画多年来只复古,只把价值判断钉死在上千年的“六法”框架内,不研究、不发展艺术本体法则的局面。


党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物非物、形非形、人非人,物和人以抽象形的形态存在,形又是以物和人作为存在的理由,整个画面感很强,但形又不做作不刻意,他把物象解构,然后以形的构成需要进行重组。他这种物和非物、人和非人之间就给观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参与空间,这正是当代艺术中去精英化修辞的一种方式。尊重受众,给受众以参与空间。他把指意符交给了观者,但又赋予指意符的所指具有很大模糊性,这种模糊性给观者带来和作者共同完成作品的快感。

这也是党中国的画具有当代品格的理由。


党中国的画如何定位?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抽象?具象?半抽象半具象?他不在乎中或西、你或我、有或无,他轻松自然,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游走穿梭于抽象、具象、半抽象半具象之间,毫无精神负担,这是一种非常让人羡慕的状态。画儿玩到这个份上什么主义、什么价值尺度,对他好像已失去意义。他的画像一个生命体一样的,有尊严的活着,自在、自立、自为、自由,我就是我!


一般人写生都是选个好景安安稳稳坐下来画,党中国却喜欢在飞驰的列车上作写生画。第一眼看到的室外景色当它画上了,看第二眼时已是多少公里之外,他又把第二眼的感兴趣之物和前面的并置,他的画就这样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印象混合体,中国古人作山水画是聚合透视,把行旅一路的各个点的景借寄在一幅画中,不是坐下来对一处描摹。党中国作画大有此风范。不过他大大提速:现代速度、现代时空,更具信息时代之旨趣。


在中国山水画中皴法是组织调子,表现山石质地、肌理不可少的金科玉律,而党中国的山水画中却恰恰无皴法,他组织调子是靠物形的疏密、线的粗细虚实来完成的。线在他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线的精神性是他画的灵魂。他的线质朴、厚重、天然、平和、含蓄,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画的这种精神品格是靠线的品格来彰显的。他是把线的精神性从物象中抽离推向极致,而让他在中国画坛取得独立的位置。


从线的精神品格上看,潘天寿的线具金石味、张扬、霸气、力可抗鼎。李老十的线厚重、金石味、内敛、朴实,和党中国的线不同却十分苦涩。现在许多画家的线自誉飘逸而实则轻浮,业界许多人把油滑甜俗误读成“飘逸”,贻害匪浅。


一个好的中国画家对用线不止于娴熟、章法到位等浅层法度,而最关键要对线的内涵有一种自觉,线应含情,进一步线能品味出艺术家品格、性情、修养、气度,让线进入精神层面。


党中国的画消解了中国画的许多元素:物、人、图式、墨色、皴法、空间、时间等等,使其抽象、半抽象化,或者干脆取消。他消解的目的就是提高界定形的线的纯度,使画面变得十分单纯,从而把线的精神维度凸现为唯一言说的天地。


党中国的画饱含感情,独推书法用笔,但观其画却十分具有亲和力,有评论家认为黄宾虹的画只重理法,认为他最好的作品都是讲理法的作品,他的画论也独尚理法,但看其作品,实则黄党相同,他们每一笔都是包含情感,随机生发,生意弥漫的;应当说,理法内化于艺术家的修养,成为作品的一个成分,“随心所欲不逾矩”,“欲”是一情感色彩的词,而“矩”则为理法法度,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反观陆俨少作品则笔墨纯熟,法度深严,更具有文本性质,从文本到文本,图式笔墨,符号叠布;我们品画要直感作品作为判断依据,不能仅以画论和主张为先验标准,不但要识其文,更要感其画。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xyxb.cn/zonghexinwen/2022/0125/890.html



上一篇:乡村教师范钦刚,多年来带领山区女孩训练篮球
下一篇:选择普通一本还是好点的二本?一本和二本真正的

宜宾学院学报投稿 |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 宜宾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宜宾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