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公正在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间的中介效应—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10: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分 类 号】D630【分类导航】政治、法律->中国政治->国家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关 键 词】社会信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 类 号】D630 【分类导航】政治、法律->中国政治->国家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关 键 词】社会信任 社会公平 政府信任 【摘 要】基于CGSS2015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社会公正与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并借助Amos21. 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会公正感知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结果显示:政府信任与社会公正感知均显著正向预测社会信任,社会公正感知在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中的中介效用显著。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行政能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约束与维护社会公平来提升社会信任。 藩篱与跨越:社会公平视域下的东盟职业教育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20,第3期 东盟经济的繁荣发展与社会不公平现象相伴而生。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职业教育具有促进弱势群体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东盟职业教育系统存在职业教育参与程度不高,女性群体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偏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正规职业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欠妥,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些限制了其促进社会公平功能的发挥。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分别在弱势青年群体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女性群体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劳动力继续教育与培训在线项目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J].教育,2020,第3期 赫希先生的个人专著《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The Schools We Need And Why We Don’t Have Them)于1996年问世,其中最为重要且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概念就是"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在他看来,不论是公共知识积累,还是个人学业进步,均具有"马太效应",因而确保各学段儿童获得必备的"核心知识",成为提升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以技术引领跨界创新和社会发展* ——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20,第2期 自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的《创新教学报告》,面向教师、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及其他相关方,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技术支持下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一些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从应对未来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创新以及克服条件约束的教育创新三类主题切入,介绍了十种创新教学法及其对应的教学实践案例。其中,"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归纳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三类场景和典型案例,讨论了其面临的风险。"关注数据伦理"和"通过开放数据学习"与大数据教育应用密切相关,前者强调如何合理使用数据,避免不法侵害;后者关注如何利用开放数据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相关的创新教学法还有:"后人本主义视角"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审慎看待技术的主导作用;"社会公平教育"强调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公平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电子竞技""从动画中学"和"多感官学习",介绍了其他领域内可应用到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些教学法旨在突破条件的局限使学习成为可能,"线上实验室"克服了远程教学或是缺少实验条件时,开展实验教学的困难;"离线网络学习"以低廉的成本解决了无法访问互联网时共享学习资源,便利学习者交流的问题。2020版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教学理论和案例揭示了:教育应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人类的福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凸显人的特质,克服不利条件为教育服务的技术更应值得关注。 全科设考 全员参考 组合录取 ——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科目历经多次调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混乱。从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为切实保障高中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必须将全部国家课程纳入高考科目,同时,全体学生参加全部科目考试,高校则自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组合科目与设定权重来计分录取。全科设考、全员参考、组合录取,是保障新时代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新理念、维护国家课程权威性、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监测全国基础教育质量以及保证高校招生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考试理论与技术的支持、高校录取办法的调整以及国际经验借鉴和本土实践的积累都为这种高考科目改革新思路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因此,这种新思路是我国社会公平的教育路径,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保障。 算法时代的信息茧房与信息公平[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2期 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的算法推送广泛应用,在满足信息发送端的市场需要、实现需求端的信息精准对接的同时,也造成不同主体间的信息鸿沟,使得用户在信息内容与获取方式上面临窄化风险,加大社会不同群体间认知差异,加剧在社会认知方面的"个性化"、消解"共性化"倾向,阻碍公共空间与社会共识的形成,造成信息垄断,并可能进一步造成社会撕裂的后果。互联网时代信息茧房这一状况的存在与发展不利于在公众核心利益方面实现共识,且与社会主体平等享有信息公平权的价值取向相悖。本文以媒介形态发展为时间坐标、以受众心理认知为维度,分析信息茧房的形成过程,指出信息茧房造成受众、群体认知差异,以及长此以往可能造成的社会撕裂问题;提出在信息获取与分配过程中的信息公平是公民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论述社会核心利益与资本运作所遵循的商业逻辑之关系以及信息公平与社会公平的整体与部分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媒体及其他社会主体可以通过立法、行政调控、行业自律方式,修正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防止社会撕裂,进而实现信息公平与社会公平。 广告信任生成机制的新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第1期 传统广告研究将广告效果置于广告信任之上,从而导致了广告信任研究的不足以及相关研究的本末倒置。随着广告传播效果的持续式微,广告信任研究理应得到重视,并成为广告研究的核心命题。现有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广告公信力"研究存在概念使用不准确、套用媒介公信力研究框架以及研究维度单一的问题。作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信任研究必须置于社会信任的研究框架之中,并探讨广告信任的产生机制。广告信任产生于属性信任、过程信任和制度信任的复杂动态关系之中,良好的广告信任环境不仅需要多方合力,更需要新信任机制的整合与重构。 普通高校如何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J].湖南教育,2019,第17期 此轮高考综合改革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一项系统的、影响深远的深层次改革。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丰富专业内涵,突出学校特色,做好招生服务,是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一、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提高招生录取服务水平新高考改革实行以后,招生录取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给高校生源带来严峻挑战。高校必须主 高考的公平性再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第13期 高考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也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的考试。它一头关乎着国家社稷的发展和未来,另一头维系着千家万户的期盼和希望。由此,高考的公平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百姓心目中敏感脆弱、不能触碰的底线。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于高考公平性的关注度持高不下。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注高考的公平性,关注的是形式上的、外在的、显性的公平,如考试的内容、考生的身份、加分的类型等。其实,考试的公平性是一个复合型 新中国成立70 年学生资助国家政策的演变[J].北京教育(高教),2019,第10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央政府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人民助学金政策、以奖学金为主、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混合资助政策三个时期,资助的对象从以高校学生为主,逐渐扩大到包括高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生。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方面,为一代代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机制;另一方面,又为莘莘学子成长为社会各项事业普通的建设者和高水平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J].教书育人,2019,第8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章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41.html



上一篇:社会加速与新异化——哈特穆特·罗萨的媒介观念
下一篇:阶层、信任、知识水平与民众的信访偏好——基

宜宾学院学报投稿 |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 宜宾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宜宾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宜宾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